(彭博)—蘋果第三季 iPhone 出貨量下滑 10%,超出預期,反映出儘管智慧型手機產業全面反彈,但中國銷量卻疲軟。
大多數閱讀來自彭博社
根據 IDC 的初步數據,該公司前三個月 iPhone 出貨量為 5,010 萬部,低於彭博社編製的分析師同期平均預期 5,170 萬部。
自 9 月推出最新一代 iPhone 以來,這家總部位於加州庫比蒂諾的公司一直在努力維持在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銷售。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復興、國內競爭的加劇以及北京禁止在工作場所使用外國設備的禁令都對銷售造成了壓力。
在整體行動市場錄得多年來最好成長的背景下,這種下滑尤其明顯。 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在此期間出貨了 2.894 億部手機,比一年前的低谷增加了 7.8%,當時許多製造商都在努力應對大量未售出設備的問題。 三星電子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 Co.) 在3 月份季度重新奪回榜首,而注重預算的品牌傳音(Transsion) 的出貨量增加了85%,小米公司(Xiaomi Corp.) 反彈,縮小了與第二名蘋果公司(Apple) 的差距。
IDC 研究總監 Nabila Popal 表示:“智慧型手機市場正在擺脫過去兩年的動盪,變得更加強大,也發生了變化。” “雖然排名前兩位的製造商在第一季都出現了負增長,但三星似乎總體上比最近幾個季度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蘋果著名供應商鴻海精密工業公司、村田製作所、LG Innotek公司和TDK公司週一在亞洲早盤交易中下跌,因擔心中東衝突升級而引發更廣泛的拋售。
在疫情期間,蘋果 iPhone 展現了最大的韌性,因為消費者不再購買大多數搭載 Android 作業系統的競爭對手的智慧型手機。 庫存的增加導緻小米等中國競爭對手大幅定價,這些公司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耗盡了過剩的供應,現在開始增加出貨量。 華為去年出人意料地重新崛起——在 Mate 60 系列上配備了自己的中國製造晶片和 HarmonyOS 作業系統——自 8 月以來一直在蠶食蘋果在中國高端市場的份額。
「中國競爭加劇是蘋果第一季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波帕爾表示。 她補充說,在其他地區,繼 2023 年最後幾個月的大量出貨後,許多地區的 iPhone 庫存過剩,導致今年年初。
IDC 的研究人員發現,隨著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選擇他們打算長期持有的高階機型,手機的平均售價正在上漲。 蘋果一直保持著業界最高的平均售價,在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消費者對其高階機型表現出明顯的偏好。 儘管如此,該公司今年還是採取了不同尋常的折扣來刺激銷售,中國的一些零售合作夥伴比正常價格低了 180 美元。
3 月,蘋果公司在上海金融中心開設了一家大型新店,執行長 Tim Cook 出席了開幕儀式。 中國擁有該公司在美國以外最大的零售網絡,約佔銷售額的五分之一,而該銷售額仍由 iPhone 推動。 然而,在上海專賣店發表會上接受彭博社採訪的許多與會者已經在兩年多前購買了 iPhone。 雖然這些蘋果粉絲表示他們打算留在蘋果生態系統內,但也有人表示他們也在考慮競爭對手或華為 Mate 60 繼任者的可折疊設備選擇。
彭博資訊怎麼說
——在 Jessica Sui 的幫助下。
(股票反應和評論的更新)
大多數閱讀來自《彭博商業周刊》
©2024 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