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的股票就像網路泡沫破裂之前的思科股票一樣嗎? 這個理論有很大的漏洞

最近,我發現幾篇文章標題警告 英偉達 (納斯達克股票代號:NVDA) 投資者應保持謹慎,因為該股近期的大幅上漲與 思科系統公司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CSCO) 該股在 2000 年網路泡沫破裂時暴跌,隨後在 20 世紀 90 年代大幅上漲。 思科股價在2000年3月27日創下歷史新高後,短短一年內暴跌77%。

讓我們深入研究一下 定性的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將 Nvidia 與 20 世紀 90 年代末的思科進行比較並不合適的原因。 關於該主題的第二篇文章將重點放在討論 定量的 原因包括利潤率趨勢和股票估值的差異。

Nvidia 2024 = 思科系統 90 年代末期的理論漏洞比 AI 超級電腦的 GPU 還多

上面的小標題是對 Nvidia 業務的引用 – 是的,這是誇張的,因為人工智慧 (AI) 超級電腦可以擁有數千個圖形處理單元 (GPU)。

Nvidia 是 GPU 的主要製造商,用於加速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和高效能運算 (HPC) 工作負載的處理。 預計佔資料中心AI GPU晶片市場90%的份額,佔整個資料中心AI晶片市場80%的份額。 它還瞄準了其他市場,但其資料中心業務是其最大的業務,佔上季收入的83%。

要先明確的是,我並不是說英偉達的股票不會大幅下跌甚至崩盤。 毫無疑問會暴跌 如果 該公司的 GPU 失去了加速 AI 模型訓練和資料中心 AI 應用程式運行的首選晶片的地位,並且 如果 它未能開發出任何可以取代 GPU 來滿足這些快速成長用途的技術。 我的前提很簡單,將現在的 Nvidia 與 20 世紀 90 年代末的思科進行比較並不好。 這些相似之處只是表面深層的。

現在的 Nvidia 與 1990 年代末期的 Cisco 之間的主要質的差異

下圖中的思科執行長指的是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他於1995 年至2015 年期間領導該公司。思科於1984 年由兩位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家創立,並於1990 年上市。

Nvidia 自 1993 年成立以來,只有一位首席執行官,即聯合創始人黃仁勳。 該公司於1999年上市。

定性指標

思科系統公司 20 世紀 90 年代末

英偉達現在

由創辦人兼執行長經營?

是的

執行長教育背景*

商業(包括 MBA)和法律

電機工程(含碩士學位)

CEO工作背景*

– 技術銷售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 Wang Laboratories(一家現已解散的電腦公司)營運副總裁

微處理器設計用於 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 (AMD)

公司主要成長動力

互聯網的採用和成長

人工智慧的採用和成長,特別是生成式人工智慧。***(一個值得注意的次要驅動因素是電腦遊戲的成長。)

主要產品

網路網路產品(硬體和軟體)和服務。 1990年代的主要硬體產品包括交換器(LAN和WAN)**、接取伺服器和路由器。

主要是 GPU 晶片及相關硬體、軟體和服務。 它還提供其他晶片,例如中央處理單元 (CPU) 和“超級晶片”,它基本上是 CPU-GPU 的組合。

競爭護城河

整體中等偏高

整體性高-其GPU以及相關的硬體和軟體具有很高的複雜性。

成長策略

相當重視收購

大量有機成長。 除了 2020 年以 70 億美元收購生產高效能網路產品的 Mellanox 之外,收購主要規模較小。

*根據公開記錄。 **LAN = 區域網路; WAN = 廣域網路。 *** 生成式 AI 是 OpenAI 極受歡迎的 ChatGPT 聊天機器人背後的技術,該機器人於 2022 年底發布。

研究支持這樣一種理論,即創始人兼執行長經營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從長遠來看往往比非創始人經營的股票表現更好。 黃仁勳是 Nvidia 的共同創辦人; 錢伯斯並沒有參與思科的創立。

在創立 Nvidia 之前,黃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分別是電機工程和半導體設計。 在我看來,這些因素使他比技術背景不那麼強的科技公司的執行長具有重大優勢。

思科在 20 世紀 90 年代末保持競爭的護城河並不像英偉達目前的護城河那麼高。 英偉達強大的護城河不僅源於其產品的複雜性,還源於其生態系統龐大且不斷增長的事實,這要歸功於其在資料中心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的先驅地位。 該公司在 2 月提交的年度報告中表示,這個生態系統包括「全球超過 470 萬名開發人員使用 CUDA 和我們的其他軟體工具來幫助在目標市場部署我們的技術」。

在我關於這個主題的第二篇文章中,護城河的差異將更加明顯,該文章重點關注定量因素。 我只想說,在股價暴跌之前的幾年裡,思科的利潤率一直在穩定下降。 主要原因之一是定價方面的競爭壓力。 英偉達的利潤率目前正處於歷史新高。

讓我們轉到圖表中的最後一個類別—成長策略。 20 世紀 90 年代的思科相當於標誌性電玩遊戲吃豆人 (Pac-Man) 的企業——它吞噬了許多公司。 該公司在 2000 財年年度報告中表示,從 1993 年到 2000 年 7 月,該公司「收購或宣布了收購 65 家公司的意圖」。

另一方面,英偉達主要是有機成長。 誠然,它最近進行了一項大規模收購,Mellanox,但在這筆交易之前它已經以強勁的速度成長。 換句話說,英偉達不需要「購買成長」。 而且在此次收購之前,Mellanox 是 Nvidia 的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因此它收購該公司並不是為了擺脫競爭對手。

專注於收購的成長策略要成功實施非常具有挑戰性。 它們佔用了高階主管關注內部創新的時間和注意力。 它們耗盡了本來可以用於研發的資金。 此外,不同的企業文化很難融合。

不出所料, 蘋果作為過去幾十年來最成功和最具創新性的公司之一,眾所周知,它優先考慮有機成長。

您現在應該向 Nvidia 投資 1,000 美元嗎?

在購買 Nvidia 股票之前,請考慮以下因素:

Motley Fool 股票顧問 分析團隊剛剛確定了他們認為的 10隻最佳股票 投資者現在就可以購買……而英偉達並不是其中之一。 入選的 10 隻股票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產生巨額回報。

股票顧問 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易於遵循的成功藍圖,包括建立投資組合的指導、分析師的定期更新以及每月兩隻新股票的選擇。 這 股票顧問 自 2002 年以來,該服務使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回報率增加了兩倍以上*。

查看10檔股票

*股票顧問截至 2024 年 4 月 4 日返回

Beth McKenna 在 Nvidia 任職。 Motley Fool 持有並推薦 Advanced Micro Devices、Apple、Cisco Systems 和 Nvidia。 Motley Fool 推薦國際商業機器公司。 Motley Fool 有揭露政策。

英偉達的股票就像網路泡沫破裂之前的思科股票一樣嗎? 這個理論有很大的漏洞最初由 The Motley Fool 發表

By And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