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籲臨床試驗供應框架從被動轉向主動

專家表示,隨著過去十年供應鏈中斷變得越來越嚴重和頻繁,臨床試驗中從反應性模式轉變為主動性模式將有助於簡化策略決策。

12 月 3 日至 4 日在韓國首爾舉行的 2024 年臨床試驗外包和臨床試驗供應東亞會議上,優先考慮臨床試驗設計中的供應鏈是討論的一個關鍵話題。

GlobalData 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十年供應鏈中斷變得更加嚴重和頻繁。重新改造供應鏈既複雜又昂貴,而且沒有快速解決方案。連鎖店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可能會造成藥品短缺,最近在製藥業流行的減肥藥 Wegovy(索馬魯肽)中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GlobalData PharmaSource 的主編兼總監 Fiona Barry 在一次會議中概述了供應鏈面臨的主要挑戰。根據她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藥物短缺資料庫的分析,需求增加和活性成分短缺是造成美國當前藥物短缺的最大原因。

會議上的小組成員強調,供應鏈物流往往是被植入的“最後一個齒輪”,而且常常是臨床研究中被遺忘的領域。由於供應鏈不參與戰略決策,這可能會在整個協議和製造策略中產生限制。在臨床研究過程中儘早強調供應鏈可以創造更能抵禦幹擾的試驗。

例如,N-Side 的臨床供應策略顧問 Amaury Jeandrain 表示:“如果供應鏈可以影響方案設計,我們就可以製定對供應鏈友好的方案。”

Jeandrain 解釋說,減少藥物浪費可以透過供應鏈友善協議對供應鏈成本產生重大影響。

MedPacto 小組成員兼臨床專案經理 Hye Jung Yang 贊同預防性觀點,解釋說應在試驗開始前降低風險。她補充說,使用數據來預測問題比問題發生後做出反應要容易得多。

然而,一個可能更難以預測的領域是不可預見的中斷。根據 GlobalData 的分析,地緣政治議題是供應鏈中斷的關鍵根源。這些場景以及品質問題或電腦短缺等問題幾乎無法預測。例如,由於 10 月的設施洪水,颶風海倫導緻美國東海岸靜脈 (IV) 液體袋嚴重短缺,導致該地區的多項臨床試驗延遲。此外,有關《BIOSECURE 法案》對研發和製造的潛在幹擾的討論仍在進行中,該法案旨在阻止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和製造商利用聯邦資金與美國製藥公司接觸並合作。

By And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