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表示,隨著國家激勵措施和不斷擴大的充電站贏得更多客戶,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車 (NEV) 將佔中國大陸新車銷售的一半左右。
該評級公司在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該預測表明,由於對汽車購買者的補貼以及對製造商和電池生產商的稅收減免支持了需求,未來六年將出現穩定持續的增長。
您對世界各地最熱門的話題和趨勢有疑問嗎? 透過《南華早報知識》獲得答案,這是我們屢獲殊榮的團隊為您提供的精選內容新平台,其中包含解釋、常見問題解答、分析和資訊圖表。
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氫動力汽車。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和電動車市場。
高級信貸官Gerwin Ho 在報告中表示:「我們的預測是基於國內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增長和充電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和電池製造商方面的成本優勢,以及支持該行業及其鄰近行業的一系列公共政策。」報告。
穆迪對 2021 年的預測不如瑞銀集團的預測樂觀。這家瑞士投資銀行曾預計,到 2030 年,中國國內市場銷售的每 5 輛新車中就有 3 輛將由電池驅動。
儘管今年的成長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但汽車產業仍然是中國經濟成長勢頭減弱的亮點。 從比亞迪到理想汽車、小鵬汽車和特斯拉,製造商之間都面臨價格戰的激烈競爭。
穆迪預計,到2030年,該產業將佔中國名目國內生產毛額的4.5%至5%,彌補房地產業等經濟較弱領域的影響。
穆迪在報告中警告稱,由於內地汽車組裝商和零件製造商在海外出口市場面臨貿易壁壘,地緣政治風險可能會阻礙中國新能源汽車價值鏈的發展。
歐盟委員會正在調查中國製造的電動車是否有涉嫌對歐洲生產商不利的國家補貼。 穆迪表示,這項調查可能導致關稅高於歐盟 10% 的標準稅率。
瑞銀集團 (UBS) 9 月預測,到 2030 年,中國汽車製造商將控制全球市場 33% 的份額,幾乎是 2022 年 17% 的兩倍。
本文原刊於《南華早報》(SCMP),該報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有關中國和亞洲最具權威的聲音報道。 想了解更多南華早報故事,請探索南華早報應用程式或訪問南華早報的Facebook和 推特 頁。 版權所有 © 2024 南華早報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
版權所有 (c) 2024。南華早報出版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